由于保存太好,字迹太“现代”,它被专家判为赝品,如今估值数亿
每次去博物馆参观古代书画真迹,小编都会有这样的想法“这些宝贝距今几百上千年,怎么还光洁如新,唯一的‘岁月痕迹’就是纸面泛黄……”其实,这就要感谢文物修复工作人员了。很多书画到他们手上时,已经破烂不堪,有的甚至都看不出内容了。
经过他们“妙手回春”,这些文物得以重焕光彩,我们也因此有机会目睹其真面目。一般来说,文物修复是有条件的,其中居于先决地位的,是它要有修复的价值,说白了就是值得专家费时费力复原。
比如说,1945年广岛核爆,导致王羲之《游目帖》被毁,幸运的是此作的珂罗版幸存下来。中日两国专家历时数十年,经过多方努力,终于在2007年成功将其复原。当它在上海展出时,引起了不小的轰动。
不过,收藏家、鉴定家和文物修复家也有集体“看走眼”的时候,事情要从2005年讲起。一天深夜,盗墓者程某来到浙江武义县龙王山南麓古墓,他与同伙经过一番操作,成功进入其中。但让他意外的是,墓中并没有什么金银珠宝、古玩玉器,而是有不少印章、毛笔、砚台。
在一个蜡封的圆筒中,程某发现了一本保存极为完好的纸质文书,字迹完美如新,纸张稍有褶皱。他知道这是南宋古籍,应该也能值几个钱,于是将其带出。
但现实却浇了他一头的冷水,他找来很多学者和专业的鉴定师,结果大家的结论很一致——“赝品”。理由是保存太好,字迹光洁如新,连纸面都没怎么变色,而且字体还有点像“钢笔字”。
程某当然不敢跟他们说这是真迹,因为是刚从墓里盗出来的,只能以几十万的价格把它卖给了北京的一位藏家。这位藏家把古籍的照片发给几位朋友,没想到引起了轩然大波。武义县博物馆馆长董三军、副馆长邵路程最先看出端倪,他们向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郑嘉励求助。
后来经过中国人民大学宋史专家包伟民研究,发现这就是真迹,它就是《徐谓礼文集》。最终这17卷珍贵的南宋古籍被追回,如今是还被定为“国家一级文物”。收藏界向来有“一页宋纸一两金”之说,而此作总共17卷,2万3千余字,估值超过了5亿。
这部文书字迹精秀严谨,笔画细润灵动,骨肉匀称,锋芒、棱角分明。结字紧凑端庄,颇有柳公权楷书之风。纵观全卷,古雅高贵之气充盈纸面,让人感慨华夏文明源远流长、博大精深。
热点资讯
- 寒潮预报:黑龙江大部地区最低气温将降至0℃及以下
- 大湾区多支帆船队齐聚广州 乘风破浪竞逐帆船赛
- 3换1, 范德比尔特+两首轮换火箭新星, 探花秀辅佐詹眉?
- 贾马尔•穆雷的巨额新合同不过是掘金队的一场豪赌
- 波兰将把剩余的十几架MiG-29提供给乌克兰?
- 绝望的韩国少女,开始向中国求助
- 8月16日股市必读:利元亨(688499)今年截至8月16日累计跌幅已超55%
- 文群师傅:天地鸳鸯合
- 北大女生问莫言:你和妻子是人性多还是兽性多?莫言一句话化解
- 8月8日鹤21转债上涨0.65%,转股溢价率32.31%